今年以来,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,根据省、市、县各级经济工作会议精神,在省、市的正确领导下,县委、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,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,沉着应对经济下行压力,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,全力稳增长、调结构、促投资、惠民生,2017年全县总体经济稳中有升,稳中向好。
一、1—12月份经济运行情况
(一)生产总值
1-12月份实现生产总值(全口径)149.78亿元,位居全市第2名,按可比价计算,比上年同期增长0.3%,增幅较上年同期增长4.8个百分点,位居全市第13名。其中: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.31亿元,位居全市第1名。按可比价计算,比上年同期增长4.9%,位居全市第9名,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1.7亿元,位居全市第3名,按可比价计算,比上年同期下降2.1%,位居全市第13名。其中:规上工业完成增加值98.82亿元,下降2.2%,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6.78亿元,位居全市第5名。按可比价计算,比上年同期增长9.3%,位居全市第8名。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17.9%。
县属1-12月份实现生产总值53.75亿元,按可比价计算,比上年同期增长7.9%,其中: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.31亿元,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4.9%,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.66亿元,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2.2%,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6.78亿元,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9.3%。
(二)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
1-12月完成79.1亿元,增长18.4%,位居全市第6名。其中:延炼完成19.2万元,增长81.8%,县属完成59.9亿元,增长6.5%。
(三)地方财政收入有所下滑
1-12月份,地方财政收入 17177万元 ,下降30.6%。
(四)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
1-12月份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.02亿元,增长14%,位居全市第3名。其中:限上完成2.62亿元,增长24.1%。
(五)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步增长
1-12月份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86元,位居全市第1名,增速9.2%,位居全市第4名。
(六)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步增长
1-12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307元,位居全市第7名,增速7.8%,位居全市第12名。
(七)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
1-12月非公经济增加值完成22.03亿元,占GDP比重14.7%。超额完成市下达14.1%的任务。
二、存在问题及原因
(一)产业结构不均衡。我县经济结构单一,一、三产过轻,二产过重,特别是延炼占比过重占。一、三产提供增加值占全县GDP的32.1%,延炼占67.9%。延炼工业完成总产值287.04亿元,同比下降1.84%,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98.82亿元,同比下降2.2%。进而导致GDP增速增长缓慢。
(二)原油加工量大幅下降 延炼原油加工量完成604.77万吨,较上年的665.79万吨,减少61.02万吨,下降9.2%,规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91.61亿元,下降1.69%。
(三)地方财政收入下滑 2017年我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,177万元,完成调整预算17,000万元的101%,完成市下达预期目标26,000万元的66%,下降30.6%。其中:税收收入完成7,166万元,完成调整预算的95.5%,下降44.3%,减收5,709万元,主要是受上年清缴欠税形成的高基数、市内县外建筑企业回注册地纳税、延炼印花税停征等因素影响形成的;非税收入完成10,011万元,完成调整预算的105.4%,下降15.7%,减收1,869万元,主要是受一次性因素减少形成的。
三、促进经济增长的建议
(一)延炼工业生产:继续加强以下工作:一是督促延炼达产达效;二是积极协调服务延炼,加快轻烃裂解项建设进度为我县工业生产再添动力;三是加强定期跟延炼的对接与调研,及时掌握情况,协助延炼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困难。
(二)县属规上、规下工业:做好规下工业企业的培育和整合,将符合条件的企业尽快纳入规上统计,充分运用我县现有的优惠政策,支持、鼓励企业加大生产,在营业收入上有进一步的提升。
(三)固定资产投资增大速度:继续做好以下工作:一是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;二是做好亿元以上项目排查和储备工作,尽快完善相关手续,以备入统;三是按照计划进度要求,夯实重点企业任务,落实好重点项目,实现“政府抓部门、部门抓企业、企业抓项目”三位一体工作效能;四是积极协调沟通延炼等大型企业投资进度,建立大型企业“旬报”和联席会议制度,确保大企业、大项目稳步增长。
(四)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:应加强批发业、零售业、住宿业、餐饮业的调研着重解决这些企业在发展运营中遇到的困难,充分运用现有政策,支持企业加快发展,进一步提升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拉动力。做到月报、季报数据真实可靠,心中有数。同时加快招商引资力度,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
(五)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。推进“一村一品、一乡一业”建设,持续推进苹果产业后整理,着力培育高端农产品品牌,持续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。